全维新生,蓝花绽放——特医食品临床应用与发展会议召开

10月25日,全维新生,蓝花绽放——特医食品临床应用与发展会议在西安召开。作为第十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期间举办的重点活动之一,本次会议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主办,邀请了多位行业大咖、专家学者展开分享,共同探讨特医食品临床应用与发展的新路径与未来方向。会议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法规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研究员张微,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闫凤,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黄晓莉主持。



从前至后依次为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法规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研究员张微
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闫凤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黄晓莉

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曲凤宏
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曲凤宏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他表示,特医食品直接关系到特殊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临床治疗康复中作用关键、具有药品不可替代性,且因应用周期长、成分复杂等对安全性和技术含量要求更高。我国特医食品产业加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创新不足、临床急需及罕见病配方少、“入院难”“报销难”等挑战。未来需通过政策支撑、创新驱动、构建研发生态来激活产业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军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军,总结汇报了2025年“防治肥胖及其并发症”公益宣传活动成果,以“防治肥胖及其肝胆疾病并发症”为主题,在全国各地各委员所在城市以义诊、科普宣传、讲座、多媒体等形式开展。此次活动有148家单位参与,凝聚了多方力量,从三甲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纷纷加入,影响力持续攀升。2026年,“防治肥胖及其并发症”公益活动将再度启航,让健康之花绽放在每个家庭。
特殊人群的营养突围之道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以及人们健康需求日益精细化,特殊人群的营养管理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发言从前至后依次为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朱翠凤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罕见病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东升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生酮饮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肿瘤综合病区主任医师江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谷斌斌
会议期间,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朱翠凤主要分享了肥胖症患者的食物成瘾性与营养治疗;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罕见病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东升聚焦渐冻症患者,介绍其营养/能量代谢情况,为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生酮饮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肿瘤综合病区主任医师江波重点阐述了生酮饮食发展脉络及共识矩阵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2型糖尿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的应用探索;围绕特医食品的规范化使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谷斌斌以部分特医产品为案例,讲解其使用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圆桌讨论:多方视角下的特医食品临床价值落地与产业创新路径
从左到右依次为: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分会轮值主席顾欣鑫(主持人)
香港营养学会理事长丁浩恩
澳门营养学会理事长尤淑瑞
达能大中华、北亚及大洋洲区科学营养数字健康副总裁Gregg John Ward
雀巢健康科学全球法规事务总监Brito Fernando
雅培营养中国研发中心临床与营养科学副总监李菲
圆桌讨论环节,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分会轮值主席顾欣鑫主持,与香港营养学会理事长丁浩恩、澳门营养学会理事长尤淑瑞、达能大中华、北亚及大洋洲区科学营养数字健康副总裁Gregg John Ward、雀巢健康科学全球法规事务总监Brito Fernando、雅培营养中国研发中心临床与营养科学副总监李菲围绕“多方视角下的特医食品临床价值落地与产业创新路径”展开分享和探讨,通过政策解读、技术创新、临床对接和资本赋能,为中国特医食品产业迈向全球化、科学化、创新化注入了新动能。
代谢健康的科学管理之基
代谢健康,简单地说就是身体能够有效地利用食物和氧气,产生能量和合成各种物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常见的代谢问题主要由糖代谢、脂肪代谢、嘌呤代谢等问题所致,包括肥胖、糖尿病、痛风等。




发言从前至后依次为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军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罕见病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教授杨艳玲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营养科主任陈超刚
会议期间,多位嘉宾围绕代谢健康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军重点解读了“糖尿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版)”,以期规范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罕见病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教授杨艳玲围绕“氨基酸代谢病的饮食及营养干预”为会议录制了视频,聚焦苯丙酮尿症、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枫糖尿症和尿素循环障碍在内的四大氨基酸代谢病展开分享;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帆以“通过代谢综合征探索合适的体脂切点”为主题展开分享,认为减重药物需要兼顾有效与安全,同时应重视生活方式干预的影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营养科主任陈超刚的分享聚焦于“肠内营养:分次亦或连续输注?选择药品制剂还是‘小蓝花’食品?”两大问题,建议应尽早开始分次EN、优选全营养FSMP等,尤其应当根据临床需要个体化调整。
特殊食品的原料创新之潮
随着全球健康需求的升级和食品科技的进步,一系列功能原料走入大众视野,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功能特性或可持续优势,在特殊食品(尤其是特医食品)的开发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言从前至后依次为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周鹏
AAK中国特殊营养技术负责人刘翠平
新东康营养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长张志国
IFF营养专家博士娄苑颖
帝斯曼芬美意人类营养创新总监王冰清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周鹏介绍了酪蛋白酸盐在医学营养中的应用,从消化吸收到功能特性,认为其是不可或缺且功能多元的营养选择;AAK中国特殊营养技术负责人刘翠平聚焦于功能油脂在糖尿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并介绍了相关法规建议;新东康营养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长张志国围绕“无蛋白脂肪粉”在特殊食品中的应用,介绍了“3N+”无蛋白无乳糖无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脂肪粉开发的必要性;IFF营养专家博士娄苑颖围绕“面向未来的特殊食品:营养原料驱动的临床新路径”进行分享,提出混合蛋白或比单一蛋白的增肌效果更佳;帝斯曼芬美意人类营养创新总监王冰清围绕“提高依从性,打造特医产品竞争力之源”进行分享,强调特医产品在满足营养和开发标准的同时还需兼顾感官适应性设计,提升产品依从性。
特殊食品的进展及法规之变
特医食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引进到自主研发的转变,相关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完善。




发言从前至后依次为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罕见病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南大学特聘教授李雅慧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营养一室主任方海琴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廖侠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童师雯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罕见病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南大学特聘教授李雅慧围绕“特殊食品的临床试验进展”进行分享,呼吁注重指导原则的完善和真实世界研究的探索;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营养一室主任方海琴介绍了我国特医食品标准现状和进展,其中《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 29923-2023)和《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 25596-2025)均已完成修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廖侠围绕“肿瘤营养相关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的研究回顾和进展”进行分享;以“限脂肪特医食品的意义与临床应用”为主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童师雯建议,短肠综合征病人应当采用高碳水、低脂肪、低纤维的饮食。
生酮饮食的创新应用之篇
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是指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的配方饮食。一般认为,人体通过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而进入“生酮状态”,迫使体内“燃烧”脂肪来提供能量,从而可能产生减肥、干预癫痫和2型糖尿病进展等功效。





从前至后依次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主任曹爱华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贾庆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731医院神经医学部主治医师张硕
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张翠军
费森尤斯卡比(中国)医学及注册法规事务副总裁杨敏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主任曹爱华围绕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生酮饮食治疗探索进行介绍,阐述了生酮饮食的治疗机制和干预潜力;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贾庆安围绕“心衰的能量代谢与生酮治疗思考”展开分享,提示生酮饮食对心脏健康的潜在益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731医院神经医学部主治医师张硕重点介绍了生酮饮食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张翠军则介绍了生酮饮食在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应用,有望支持女性的健康生活;最后,费森尤斯卡比(中国)医学及注册法规事务副总裁杨敏就“全球特医食品的发展趋势与落地中国的探讨”主题展开分享,分享了全球特医食品发展趋势和最近上市的FSMP配方。整体来说,我国积极鼓励研发更多样化剂型的特医食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不管是市场环境的发展趋势、政策的引导方向,还是临床科研及应用,都为特医食品领域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有望在未来迎来新的发展局面。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网站发布信息为协会版权所有,所有转载请联系cnhfa@cnhfa.org.cn,转载请标明作者及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