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业务主管English Version
杜绝华丽瘦身后反弹的金玉良言
发布日期:2024-03-07

作者:曲志华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韩婷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随着贾玲导演《热辣滚烫》的热播,相信有很多人重拾了减肥的信心。在这之前,有不少的人都有过反复减肥的经历,辛辛苦苦减掉了几斤甚至是十几斤,心满意足之余放飞自我,体重慢慢恢复回来甚至又开始超标,肥胖的烦恼随之而来再继续减…… 减肥,反弹,再减肥,再反弹……这种现象被美国减肥专家凯利·布劳内尔称为“溜溜球效应”,也被称为“体重循环”。主要特征表现为,减肥者无法长时间将体重稳定在目标范围,每次减肥尝试只能获得短暂的成功。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溜溜球效应”以及如何杜绝华丽瘦身后反弹呢?快来看看以下金玉良言吧!


一般来说,减重反弹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能量平衡失调


减重的本质就是让摄入的能量低于消耗的能量,而当体重达到标准后,会逐渐地摄入更多的能量,进而转化成脂肪。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在靠过度节食等不科学的减肥者身上,研究发现,靠节食快速减肥的人,在一两个月内就容易快速反弹。


2.代谢率下降


为适应长时间的低能量摄入,身体会逐渐地降低基础代谢率,以及能量消耗的能力,这也会造成反弹。


3.内分泌失调


在减肥过程中,身体里的激素水平以及神经信号都会发生影响,一旦停止减重,就会造成食欲的增加,饱腹感的降低以及脂肪分解的下降,也容易发生反弹。


4.生理心理因素


当身体出现反弹迹象时,压力、抑郁、焦虑等各种情绪,可能会让你对身体管理的控制变得失控,甚至出现暴饮暴食的情绪化进食,从而导致减肥计划的失败。


而如果要避免反弹,则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饮食,避免不科学节食


一天中的能量供给,要讲究营养均衡,三大主要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要协调。通常来说,均衡饮食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占到总热量摄入的50%~55%;蛋白质含量占10~15%;脂肪含量占20~30%。总体来说,就是各种食材都要吃,包括蛋白质(如肉类、鱼类、豆腐等)、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脂肪(主要是不饱和脂肪,如鱼、坚果、橄榄油等)和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其中尤其强调蛋白质的摄入,比如早餐一个鸡蛋,一杯牛奶,既能增强营养,又能提高全天的基础代谢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均衡饮食、总量控制。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比单纯节食要有效的多,且可以长期坚持。


2.总热量控制


在减肥期,我们对热量限制的比较严格(热卡摄入男性宜控制在1500~1800千卡/天,女性控制在1200~1500千卡/天)。在减重成功之后的维持期,应该适当的放宽标准,只要保证热量出入平衡就可以了。比如,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体力活动量为中度活动,每天所需能量可以估算为30* 60 = 1800(大卡)。也就是说,如果他想维持体重,每天摄入1800大卡的能量。一旦摄入的能量超过,就应该通过更大的活动量消耗掉多余的能量,才能保持体重。


3.注意进食时间


要把一天中的主要能量摄入,要放在早上和中午。晚餐尽量不要吃的太晚。如果因为工作等客观条件没有办法,晚饭吃太晚,那就要尽量选择一些低热量,少油少糖的食材。吃个七成饱就可以了。


4.适当运动,保持合理的代谢率


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增加身体肌肉含量,减少脂肪含量,有效的降低体脂率,提高基础代谢率。这是因为,脂肪组织和骨骼组织的代谢作用较少,瘦肉组织的代谢作用较多。其中,节食会使肌肉流失,减少瘦肌肉组织,进一步降低基础代谢率。有利于在控制饮食减重后,体重不易反弹,同时户外运动会让身体分泌更多的快乐因子,让你爱上运动。所以单纯的节食减肥会使体重下降速度慢慢减缓,并最终进入平台期。相反,运动能防止瘦肌肉组织流失,并增加瘦肌肉组织的量,是最有效的促进基础代谢率的方法。


5.保持内分泌平衡


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以及良好的心态,有利于调节我们的激素水平和神经信号,避免过度的压力和情绪波动。高质量的睡眠与激素的分泌密切相关,比如生长激素、褪黑激素、瘦素、胃泌素等。一项以健康成年男性为实验对象的研究发现,与每天睡10小时者相比,每天只睡4小时者体内瘦素分泌减少、胃泌素分泌增加,这使他们变得食欲旺盛,而且更倾向于选择高脂肪高糖食物。


6.保持心理稳定


给自己设立一个合理的减重目标和自我评价,以增加自信心和相关的减重动力,避免自责和放弃。在减重过程中,一个合理的减重速度非常重要,每周减重0.5-1kg是专家推荐的减肥速度。多次出现反弹后,最好从减重较慢的方案起步。加入减肥群,以及寻求家人朋友的认可,记减肥日记等,都有助于保持一个稳定的心理。


总之,健康的生活态度、自律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减肥后反弹的法宝。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网站发布信息为协会版权所有,所有转载请联系cnhfa@cnhfa.org.cn,转载请标明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