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业务主管English Version
“银龄”觉醒才是治理骗老坑老的“良药”
发布日期:2018-12-07  来源:中国医药报
       宁波市海曙区市场监管部门发挥“银龄”志愿者作用,查获一起食品、保健食品会销虚假宣传案,对各地持续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很有借鉴意义。
        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是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屡次整治却未能根治的“顽症”之一。尽管监管部门不断实施打击,但不法分子越来越狡猾,在规避打击方面的“反制”措施也越来越多,以至于有时执法人员被阻隔在会销场所之外,取证都很困难。
       是“顽症”就要想办法治疗,宁波市市场监管部门的做法是一种有益尝试。会销活动欺诈的重点对象是老年人,而老年人容易受骗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医疗保健知识,以及闲暇时间多、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高等。能够成为“银龄”志愿者,首先是其了解和掌握相关保健知识,已经具备甄别虚假宣传的能力,对各类欺骗手法具备“免疫力”。如果有更多的老年朋友具备了这种“免疫力”,骗子就找不到“服务对象”了。
       笔者经常主动或应社区之邀,给老年人作相关知识普及的专题讲座,有一些体会。第一,老年人的医药保健知识比较贫乏,哪怕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乃至于高级知识分子,对相关医药保健知识也知之不多。因此,在骗子的“顾客”里,有不少是退休的知识分子、领导干部;而且,这些对象一旦受骗,往往会引发群体上当。
       第二,监管部门主动去社区开展知识普及宣传,效果显著。骗子们之所以能够“横行乡里”,关键是“阵地”没有被监管部门“占领”。监管人员不去讲知识,骗子就会用虚假宣传去给老年人“洗脑”。
       第三,可以学习宁波的做法,先期培训一些“银龄”志愿者,让他们加入打击欺诈和虚假宣传的行列。尤其要在老干部、退休知识分子群体中发展打假骨干力量。
       保健产品领域情况复杂,合法产品与非法产品常真假难辨。食品和保健食品只是骗子们经常利用的部分“道具”,还有利用各类器械、生活用品作为“道具”实施欺诈的。整治保健类产品领域的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监管部门持续发力,必将久久为功!